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家863计划锂电池项目负责人其鲁:锂电池成本将会很低 大家都将买得起电动汽车

国家863计划锂电池项目负责人其鲁:锂电池成本将会很低 大家都将买得起电动汽车

--专访北京大学教授、国家863计划锂电池项目负责人其鲁博士

 

北京50辆纯电动公交车连跑三年无事故,举世无双!其车用锂电池研究制造领军人物、2008奥运会清洁能源电动车用动力电池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计划锂电池项目负责人、北京大学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其鲁博士日前预言:“锂电池成本将会降至很低,10年后一般人都将买得起电动汽车。”

――题记

 

地下石油终会告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前者充耳亦可闻、后者有目皆可睹;

 

燃油汽车既是耗费石油“大户”,又乃制造空气污染“元凶”。这是不争的事实;

 

纯电动车不仅零排放、零污染,而且低噪音、行驶平稳、乘坐舒适。此亦已形成共识。

 

如果再有权威专家告诉你,电动车续驶里程将延长、将更安全,车用电池寿命将延长、成本会下降至一般人都将有可能买得起,你会作何想?若此,对电动车,你还会既向往之,又因疑虑而敬而远之吗?

 

7月18日,上海825路纯电动公交车(用磷酸铁锂电池)发生自燃事故。这是继乌鲁木齐去年1月2辆纯电动客车(用磷酸铁锂电池)自燃和今年4月杭州众泰一款纯电动出租车自燃之后的第4起电动车自燃事故。尽管自燃原因不一定是锂电池本身,但由于电池是起火部位,所以人们不免产生疑问――锂电池用于电动车,其安全问题究竟有没有保障?在弄清这个基本问题后,人们继而还会关注它居高不下的成本问题、使用寿命问题以及电动车续驶里程问题等等。

 

无论是作为自然人出于对所居环境的本能关注,还是作为记者出于职业考量,电动车及其所用锂电池,都是记者在一个时期内最为关注的领域,而后者之于前者之核心地位决定了关注后者更甚。

 

电动车和锂电池在各自领域都可谓之“后起之秀”,其优越性和“美中不足”,业内人士似乎都不陌生,都能细数。于众说纷纭中,尤其需要权威专家“高屋建瓴”地把脉。

 

而提到“权威”二字,电动汽车用锂电池领域让记者想到的是,国家863计划锂电池项目负责人、北京奥运会电动车锂电池项目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新能源材料与技术实验室负责人、北京大学教授其鲁博士。

 

采访其鲁教授,不是因为其头衔“响亮”,不仅是因为他有近20年锂电池研究历史,不仅是因为他是我国动力锂电池研究事业的奠基人,也不仅是因为他持有数十项国内外锂电池专利、在国内外科技期刊上发表锂电池论文近百篇,还在于他是“北京50辆电动公交车连跑三年无事故”这一“世界之最”锂电池项目的领军人。而后者对于一贯信奉“事实胜于雄辩”的国人(抑或是世人)而言,则似乎更具说服力或影响力抑或权威性。

 

“锂电池本身含有多种易燃易爆物质,在研制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对于电动车自燃事故,有可能是电池原因,也有可能是系统集成和整车设计问题。具体到上海、杭州等地相关事件,因为我没有参与事故调查分析,不便评说,要看到事故分析报告,才能知道原因。但无论如何,电动汽车目前还处于示范推广阶段,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很正常。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会也不应该成为发展电动汽车业的障碍。”其鲁教授的回答,让记者想起了那安全运营超过3年的50辆北京纯电动公交车。

 

据了解,那些车的配套锂电池,是为响应“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口号,由其鲁教授带领团队,倾心研制而成。经整合后的多辆纯电动公交车样车于奥运会之前在北京载人试运行一年,性能良好。奥运会期间,50辆同型车批量投入使用,为奥运会提供接送运动员服务;奥运会之后,又转入北京84路公交线,调整为营运车辆继续运行。至今历时3年多,动力电池系统未发生过任何安全问题。

 

记者以为这50辆北京电动公交车是其鲁教授的骄傲,于是在谈到几起电动车自燃事故时,很想听听其教授如何评价用在这些车上的由自己领衔设计制造的电池。

“它只适合今天使用,适合明天、后天使用的锂电池,还需要我们在今天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很快就有结果的!”

 

其鲁教授接话之快,在记者意料之中――谁会对自己的“孩子”不熟知!而其鲁教授所言,出乎记者预料――世界空前之骄人业绩,几人能有?为何不添枝加叶、添油加醋地满世界嚷嚷,以求得……?自揭短,别人要关起门来,其教授却不避讳公开。为什么?

 

不容记者继续疑惑,其鲁教授接着说,那50辆电动车安全运行3年多是事实,但还有局限性,比如它的续驶里程还可以再延长,至300多公里;电池衰减期可以再减慢,电池使用寿命还可以再延长;电池若干其它性能还可以再加强……这些是明确能做到的。“今后让锂电池更安全、更轻便、更便宜,是我们的研究目标。”其教授很快又补充道。

 

至此,记者豁然开朗:其鲁是北大教授,又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研究高科技并在其专业领域内作出了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无论是教书育人,还是科学研究,追求真知、实事求是不都是应该这样吗?!

 

至此,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一个和同伴共同创造了电动公交车三年安全运营之世界绝无仅有业绩的锂电池专家,加上经过其更新改造后的新一代锂电池,再加上同样怀抱献身祖国新能源汽车之志的车界精英及其爱车,必能谱写出新能源汽车发展史上新的篇章!绘就出我国电动公交新的蓝图!

 

然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市场上的锂电池,既有其鲁教授这样具有20多年深厚专业学术背景的专家领衔研制的,也有不少是出自刚成立一两年、两三年的电池厂商之手。这还只是其一,其二,还有不少电池生产企业不具备基本的技术研究能力、也缺乏技术资金投入。记者不敢想象,这种企业生产出的电池用于电动车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

 

其鲁教授对此也颇为忧虑,认为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进一步论及我国锂电池市场,其教授说:“不管是疯涨的油价,还是糟糕的环境,都决定了新能源汽车将是前途充满光明的产业。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以及2015年50万辆电动汽车……的计划,给锂电池产业带来了空前发展的机遇――未来锂电池市场会很大!”

 

俄顷,他又转而低沉痛切地说,目前人们对锂电池的认识比较乱,有些事情想的太简单了!“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锂电池的研究始终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由此导致有各种各样的产品技术路线,但国内企业的相关人员并不是都清楚这些。而如果你把握不好这点,你生产出来的锂电池,可能就是落后的产品!”他道。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不合格的锂电池产品。如果你是业内知者或智者,你会发现,甚至有些规模可观的锂电池生产商,追溯企业名称,也在不断变换――包括投资商在内的相关人士,对锂电池缺乏深入了解,难免人云亦云、误判错断。

 

“知错必改”,误判错断的资方随即一撤(资)了之。然而,企业却似乎“永远”不用担心无投资者问津,竟兀自高唱“走了你一个,自有后来人(投资人)”、“铁打的营盘(企业)流水的兵(投资方)”一路旁若无人、勇往直前

 

――产品不合格不达标(8月1日之前,锂电池领域虽无“标”可达,但用户终究可以用实践和时间之“标”来评判;之后,锂电池储能电源系统七项行业标准正式开始实施,或将有标准加以规范),却不乏投资方“前仆后继”。

――资方需要正规权威渠道了解信息、指导投资行为;企业或缺乏技术力量,需要寻求产学研结合之路,“借鸡下蛋”。以从源头消除乱市土壤。否则,长此以往,搅乱市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资源浪费。此外,其鲁教授所指“这种落后的产品”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放任不管,必有后患。

 

目前市场上有钴酸锂、磷酸亚铁锂、锰酸锂等多种锂电池,究竟哪种更适合纯电动汽车?对之均有多年研究的其鲁教授认为,锂电池各有其特性、各有其用途,然而在大量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经过互相比较,从原材料储量来看,目前最适合纯电动汽车的,当属以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为正极材料的锂电池。

 

他说;“无论是科学家搞科研,还是企业家搞生产经营,一切都要从实际及国情出发――我国拥有丰富的锰储量,国产氧化锰,1吨的价格,仅是钴的十分之一。我国青藏高原还蕴含着丰富的盐湖锂资源。对我国来说,锰酸锂电池的研制和使用,不仅可以缓解我国石油紧张局面、减少环境污染,还可改变钴原料依赖进口的困境。”他还说,除了供应电动汽车,锰酸锂电池也是电动自行车更好的选择,因为相较于其他锂电池,它重量轻、容量大……

经过20多年的倾心研究,其鲁教授从理论层面上得出了“锰酸锂电池最适合电动汽车”之结论“北京84路(锰酸锂电池)电动公交车连跑三年无事故”以及“其他锂电池电动公交车不止一次自燃”之运营案例,又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其教授结论之正确。然而,到了市场上,锰酸锂电池却似乎并未“敌过”“兄弟”锂电池。

 

为什么?

 

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错?还是经济学与生活学中的“劣币驱逐良币”原理或现象在我国目前的锂电池市场上衍生?

 

论及锂电池纷乱无序市场的解决之道,其鲁教授表示,除了市场自然调节,行业乏范问题还需要行业标准加以规范约束。他说,工信部前不久将颁布“锂电池储能系统七项行业标准”(8月1日起实施),作为行业基础标准,填补了此项国家空白,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

 

他说,我国动力锂电池产业处于发展初期,有一些成熟的技术,但其普及程度还很低,大多数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单位和生产企业,技术基础薄弱。在全面总结行业最新成果的基础上起草编写的‘七项锂电池行业基础标准’,可为相关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使用维护提供指导性意见,必将有利于促进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对规范锂电池市场目前无序混乱的状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七项标准’ 作为基础标准,对电池系统及相关零部件、充电系统及充电设备、放电系统,电路接口和接口协议以及通讯接口提出了具体要求,为相关产品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其教授认为,锂电池七项标准中关于蓄电池组中单体蓄电池一致性要求和试验方法,对蓄电池系统生产、使用和维护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但要真正达到预期效果,恐怕还须得到政府职能部门、权力机构的相关支持。”

返回
顶部